2022年4月他在个人抖音账号分享:我只希望能简单活着就好。请远离熬夜,远离槟榔。
2022年6月,傅松透露,自己的口腔癌第三次复发,还向网友展示自己的伤口。他痛苦地表示,自己最大的幸福是希望夜晚的时候伤口不疼,这样他就能睡个好觉。此外,他还劝诫喜欢嚼槟榔的网友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,要远离槟榔。
槟榔中的致癌成分
嚼槟榔与口腔癌的发病密切相关,在医学界是共识,也是真相。即便如此,据世界卫生组织推算,全球约10%~20%人口偏好咀嚼槟榔。
槟榔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,此前的研究未确认具体是哪种成分致癌。
11月26日,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在《柳叶刀-肿瘤学》发表的学术论文,首次确认槟榔致癌的成分——槟榔碱。
槟榔碱被定为2B类致癌物
基于有力的机制研究证据,槟榔碱被定为2B类致癌物。
槟榔的主要活性成分,作用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;
易于吸收,可在食用者的唾液、血液、尿液、头发和母乳中检出;
与亚硝酸钠反应还可以形成N-亚硝胺(一类致癌物质)。
什么是2B级致癌物?
按照对人的致癌危险性,IARC将对人体有致癌风险的化学物分为4类。
常年嚼槟榔的人都怎么样了?
出现口腔溃疡,味觉减退
嚼食槟榔,开始只是口腔经常发炎、溃疡,伴随疼痛感,味觉减退。
导致牙齿磨损及牙周病
牙齿磨损、颤动、变黑、牙龈萎缩、牙齿提前脱落。
改变容貌,张嘴困难
黏膜反复受伤,再加上槟榔碱的持续刺激,嘴巴变成“樱桃小口”,张嘴困难。
发展成口腔癌
槟榔质地粗糙,咀嚼时会对口腔黏膜造成微小损伤和慢性刺激,并且槟榔含槟榔碱、槟榔次碱等生物碱,有致癌性,易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,发展为口腔癌。
容易上瘾,影响大脑结构
长期嚼槟榔会让肾上腺产生更多的肾上腺皮质激素,容易上瘾,影响大脑灰质体积、皮层厚度等大脑结构。
为了健康,请远离槟榔!
《健康口腔行动方案(2019-2025年)》提到,在有咀嚼槟榔习惯的地区,以长期咀嚼槟榔对口腔健康的危害为重点,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口腔健康检查,促进牙周、口腔黏膜病变等疾病早诊早治。
2021年9月17日,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通知,要求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。
声明:本文章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,仅用于分享,如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尽快联系我们,我们第一时间更正,谢谢!